第(2/3)页 何仁点点头,“这可不好说,主要看是哪个版本。” 张诺傻了,“乾隆的字,还分版本?” 何仁摆摆手,“《玉版十三行》和乾隆没啥关系,是《洛神赋》,王献之写的。” “啊?王羲之的儿子?” “对。”何仁点点头,“《洛神赋十三行》是王献之的小楷代表作,被誉为‘小楷极则’,笔画隽秀挺拔,结字萧散逸岩。王献之也不止一次写过这幅字,能够确定的有两个版本,一个是东晋时期的麻笺本,这是王献之自己写的。还有一个是唐代的硬黄本,上面有柳公权的题跋,业内比较统一的意见是柳公权的临本。” “《洛神赋十三行》?你刚才不是说什么《玉版十三行》吗?” “这两个版本到了宋代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,南宋宰相贾似道无意间得到了麻笺本的前九行,后来又寻到了另外四行,凑成了一套。后来贾似道发现不好保存,便命人刻在一块上好的碧玉上面,所以人称《玉版十三行》。” 张诺奇道,“后来就到了乾隆手里?” “差不多吧,不过也挺曲折的。”何仁挠挠头,“《玉版十三行》后来也没了,明朝万历年间,在西湖葛岭贾似道的半闲堂旧址出土。康熙年间,这块碧玉进了内务府,乾隆肯定也把玩过。再后来就是八国联军入京,这块碧玉流入民间,现在藏在首都博物馆。” “嗯?” 这下徐青杰也觉得不对劲了,“藏在博物馆?那李叔家那块是假的?” 何仁摆摆手,“其实内务府还有一块白玉版的《玉版十三行》,品相不如碧玉版。” 徐青杰眉头皱得很深,“不对,李叔的《玉版十三行》我看过,不是白玉,就是碧玉。” 何仁笑道,“白玉版其实也没了,嘉庆三年,乾清宫大火,白玉版的一起烧了。” 徐青杰都无语了,合着何仁逗他玩呢是吧? 不过他更多的是好奇,“照你这么说,《玉版十三行》就没传下来,李叔家的那块碧玉是怎么回事?” 何仁两手一摊,“我也不清楚,如果你说是刻本,那肯定有。毕竟流传了这么多年,肯定有人拓了下来。但你要说是贾似道的碧玉和白玉版,那肯定是假的……” 很快何仁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。 到了李叔家里,何仁一眼就看到那块碧玉,其实根本不是什么《玉版十三行》,而是一块碧玉插屏。 插屏是一种小型的屏风,放在桌子上用的,其实就是一种装饰品。 第(2/3)页